在政策的支持引導下,新基建引發資本追捧。據券商機構測算,2020年七大涉及新基建領域的投資規模約為1萬億元至1.2萬億元。
嗅覺靈敏的公募基金已火速申報新基建主題基金,目前來看,七家頭部基金公司有望喝上“頭啖湯”。
在基金經理們看來,包括半導體、云計算等在內的新興基礎設施,有望成為時代特征鮮明的投資主線。
當下,推動新基建有哪些重要意義?新基建七大領域的產業周期將如何演繹?后市投資邏輯是什么?這些問題都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近日,筆者訪問了四位公募基金經理,請他們就上述問題做了詳細解讀。
新基建市場潛力巨大
問:如何看待政策對于新基建的支持?
尹浩:總體上,支持新基建的政策基本上與老基建相同,比如專項債將同時用于軌道交通、市政設施。不過,新基建在投向方面的權重會逐步加大。
目前,狹義概念的新基建,如5G基站暫未直接獲得政策支持,預計未來可能會推出更有針對性的政策。
龔濤:新基建發展獲得了政策支持,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
一是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降低資金成本。利率長期呈現下行趨勢,LPR改革疏通了金融支持實體的傳導途徑。LPR利率自實施以來緩慢下行,降低了資金成本,有效緩解了實體企業的間接融資壓力,新基建將從中受益。
二是積極的財政政策能夠拓寬資金面。研發費用扣除、增值稅“三并二”等減稅政策,將利好與新基建密切相關的通信、計算機、半導體等先進制造業。
三是融資政策放松。專項債發行提速、再融資政策持續放松等,有利于改善新基建資金面,助力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的發展。
四是新基建特有的產業政策支持。針對特高壓、軌道交通、5G、工業互聯網等領域,政府方面將逐步推出特有的產業政策。
劉重杰:老基建指傳統的“鐵公基”,如鐵路、公路、機場、水利等重大基礎設施建設。新基建發力于科技端的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主要包括5G、大數據中心、工業互聯網、人工智能、特高壓、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城際高速鐵路和城際軌道交通等七大領域。
經過多年的發展,傳統基建的邊際投資收益明顯下降。新基建代表經濟轉型升級的方向,市場潛力巨大,相關產業政策更精準、持續性更強。
張曉泉:新基建的本質是打造更加高科技的信息流、物流和能源流,在投資方面更加注重新型基礎設施的建設。
新基建有三大推動作用
問:當下推進新基建有哪些重要意義?對經濟發展有哪些重大影響?
尹浩:新基建的正外部性更強,對經濟效率的提升更加顯著。由于投資回報率相對更高,在地方政府隱性債務負擔較重的情況下,新基建會是更好的選擇。
龔濤:目前來看,推進新基建將起到三大作用:一是穩定經濟增長;二是為新產業賦能,對新興產業和服務業有帶動作用;三是從需求端看,新基建能夠更好地服務消費升級,帶動相關需求的提升。
劉重杰:疫情在全球加速蔓延,多國紛紛升級防控措施,餐飲、旅游等服務性消費需求在一季度出現了明顯下滑,停工停產、運輸受阻使得全球產業供應鏈受到了一定干擾。不過,在疫情防控期間,遠程辦公、遠程會診、在線教育等需求激增,這有利于提升5G基站、云計算基礎設施等服務的需求。
適時啟動新基建,有望對沖可能出現的外需走弱,提升自主科技創新的新動能,加速國內經濟結構的轉型升級。
張曉泉:2月份、3月份的經濟活動受到了明顯抑制,繼而將對一季度經濟產生直接影響。海外疫情超預期蔓延,對全球經濟也產生了持續性的沖擊。
疫情對外需的影響較為明顯,可能會對外向型經濟的就業產生一定的壓力,基建托底經濟是對沖疫情沖擊的較好方式。
問:新基建定調七大方向,請您分享下各產業周期的發展邏輯。
尹浩:新基建的發力方向與我國經濟轉型升級方向一致,主要包括三個方面:第一,與高質量發展相關,聚焦科技創新,包括5G基站及相關設備、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第二,與新型城鎮化相關,擴大城市圈的經濟輻射能力以及提升城市治理水平,包括城際高鐵、城市軌道交通、智慧城市、智能交通、城市安防等基建投入。第三,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相關,包括公共衛生服務、應急物資保障設施、環保相關基礎設施、新能源汽車充電樁等。
城市軌道交通和城際高速鐵路是新老基建的交集領域,會與我國經濟的短周期行為高度相關,在未來一兩年內處于上升周期。除此以外,其他方向基本處于行業周期的早期,未來發展空間比較大。
龔濤:廣義概念的新基建,涵蓋了對傳統基建的改良升級,包括特高壓、軌道交通、新能源車充電樁等。這些領域可能得到政府更多的直接投資,領先于其他領域,實現盈利提升及業績改善。
劉重杰:整體而言,預計新基建的產業發展將呈現由硬到軟、由設施端向應用端發展的趨勢。
硬件是底層基礎,5G基站將率先建設。隨著5G商用的大規模鋪開,對軟件的需求將大幅增長,大數據處理、人工智能和工業物聯網等相關應用將大規模爆發,應用端將迎來更大的戰略性投資機會。
看好5G、云計算投資機會
問:未來看好哪些細分領域的投資機會?相關邏輯是什么?
尹浩:如果下半年全球疫情能夠緩和,那么電子板塊的估值會修復,投資風格可能重新切回成長風格。疫情走向將大概率決定下半年的整體走勢。
具體來看,看好5G、IDC(互聯網數據中心)、云計算的投資機會。短期來看,云計算的相對收益更明顯;估值調整后,5G相關產業鏈公司在二季度出現超額收益的概率更大。
龔濤:新基建政策定調后,科技成長類風格可能是投資的主線。具體到行業,硬件設備領域有望率先體現出政策、資金支持的影響,如5G基建、軌道交通等。隨后,應用方面或將受益,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領域將帶動高端制造業的發展。
劉重杰:短期來看,受全球風險偏好下行、外需走弱的影響,估值較高的科技板塊仍有震蕩整固壓力。從全年維度來看,科技成長風格可能明顯占優,在結構上或將偏向于以內需為主的新基建主題。
重點關注5G、云計算板塊的投資機會,主要邏輯是,流動性仍將在較長時間內保持合理充裕,5G基站、云計算等基礎設施建設將充分受益于政策扶持,行業景氣度將延續向上態勢。
張曉泉:以5G商用、大數據、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為代表的信息化、數字化建設是主要發力點。同時,還可以帶動相關產業鏈條投資,長周期看可引領新一輪科技產業周期上行,看好基站供應鏈、集成電路、新能源汽車等板塊的投資機會。
在新基建環境下,未來將催生更多產業應用,帶來更多爆發性的應用場景,看好消費電子、游戲、高清視頻、信息安全、醫療信息化等細分領域的投資機會。
問:就上述提到的相關領域,請分析下估值、基本面情況及競爭優勢。
尹浩:目前來看,盡管5G設備板塊估值處于歷史相對高位,但與歷史高位還有一段距離。國內運營商2020年用于5G的資本支出高于市場預期,并且國內通信設備尤其是主設備廠商在全球市場具有突出的競爭力。
IDC板塊估值處于歷史相對高位,略高于美股可比公司。但是,該板塊基本面強勁,短期受益于云廠商資本支出周期上行的支撐,長期受益于在線數據流量的持續高速增長。另外,IDC市場具有突出的區域屬性。
云計算方面,國內市場整體處于高速增長的階段,IaaS、SaaS相關企業經營業績的長期確定性和成長性突出。其中,SaaS企業整體估值處于歷史中高位置,鑒于政策支持以及SaaS本土化屬性,國內SaaS企業大概率是國內市場的主導者。
龔濤:總體來看,硬件端估值較低、軟件端估值較高。我們預計,未來軟件端股價彈性較大,后續波動會比較大。
從競爭力分析,國內很多領域對出口及海外供給較為依賴。以半導體產業鏈為例,中國對日本、韓國的供給依賴程度高。受到全球疫情等因素擾動,該產業受到的影響較大。
我們相信,A股公司在全球5G產業鏈的地位將不斷提高,市場占有率會得到較大的提升。
劉重杰:5G基站建設今年將加速推進,預計5G全周期投入約1.2萬億元。其中,通信網絡設備占整體投資的40%,將集中受益于運營商的資本開支周期。雖然當前行業的靜態估值偏高,預計在產業鏈放量、業績釋放后,該行業估值將逐步降低。
我國云計算市場雖然起步晚,但是發展快,且具備與美國相當體量的IT互聯網環境,有望成為全球云計算發展的第二極。受疫情影響,在線辦公、在線教育等需求出現了爆發式增長,這將加速云計算滲透率的提升,可積極挖掘產業鏈相關公司的投資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