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否認,中國汽車市場正在邁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
從2018年下半年開始,中國汽車市場下行壓力持續加大。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顯示,2018年全年汽車產銷量分別為2780.9萬輛和2808.1萬輛,同比下降分別為4.2%和2.8%。2019年,我國汽車累計產銷量分別完成2572.1萬輛和2576.9萬輛,同比分別下滑7.5%和8.2%。
下行數據留給我們一連串疑問:
中國車市“過冬”到底是周期性規律還是反?,F象?哪一類細分車型給整個車市“拖了后腿”?未來中國汽車企業的總數是會增多還是減少?全球汽車產業面臨著哪些共同的壓力?
帶著這些疑問,瞭望智庫近日專訪了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付炳鋒,邀請他為中國車市把把脈。
1、車市下行是正?,F象嗎?
從新車產銷數據來看,經歷了十余年高速發展的中國汽車市場,已經邁入了“冬天”。而下行數據的背后,是否意味著中國車市脫離了正常發展軌道?
對此,付炳鋒指出,當前中國車市的發展趨勢,應該放到整個國民經濟環境中去考察評價。當前中國經濟正在向高質量轉型。2015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了“三去一降一補”,即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五大任務。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
在整個經濟向高質量發展的過程中,特別是隨著去產能進程的加快,一些行業——特別是制造業,在某種程度上經歷下行、受到沖擊是必然現象。
“汽車產業和其他許多行業一樣,本身面臨著淘汰大量落后產能的巨大壓力。”付炳鋒表示,“十二五”規劃就已經將中國汽車工業轉型升級提上了日程,高質量發展這一表述的提出,也給汽車產業發展指明了方向。
實際上,鋼鐵等行業在“十二五”規劃末期、“十三五”規劃初期時,就已經出現了去產能的壓力。由于汽車是一個在中國消費端市場有很大剛性需求的產品,因此去產能壓力顯現的還晚了一些。
具體來看,中國汽車產銷規模在從1000多萬輛邁向2000多萬輛的過程中,承載著轉型升級、淘汰落后產能的任務,這個過程是必然要發生的。
“總體來看,在整個產業邁向高質量發展的過程中,車市出現下行是很正常的產業調整的結果。”付炳鋒說。
除此之外,受國際經貿環境變化的影響,特別是美國從2018年開始挑起的中美經貿爭端,汽車市場結構出現階段性調整,在某種程度上導致整個行業增速回落。
“在最近幾年時間內,在多重因素的作用下,中國汽車市場經歷了從增長到不增長,甚至是負增長的過程。但總體來看,這個過程本身是規律性和周期性的,是比較正常的現象。” 付炳鋒說。
2、哪些車賣不動了?
中國車市下行是否意味著所有車都賣不動了?還是說被某一類車“拖了后腿”?中國汽車消費是“升級”還是“降級”了?
對此,付炳鋒表示,在探討車市下行壓力大這一現象的時候,不可一概而論,因為細分消費市場的表現是很不一樣的。
比如,在國產化深度加深,價格下探等多重因素的作用下,豪華車市場規模和銷量表現明顯好于其他一些細分市場,一些豪華車品牌在2019年1-11月甚至實現了兩位數的正增長。
“如果分析整個車市數據就可以發現,市場下滑比較嚴重的15萬元以下的車型產品;下滑最嚴重的是10萬元以下的車型。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情況?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是消費升級;二是去產能帶來的一系列連鎖反應。”
從消費升級的方面來看,2018年中國車市開始出現下行趨勢的時候,10-15萬的細分市場也是隨之下滑的;但是到了2019年,這一細分市場的走勢漸趨平穩,但是10萬元以下的車型份額卻還在持續下降。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明,有一部分消費者已經實現了“升級”,即選擇轉而購買10-15萬元的車型。
但同時,10萬元以下車型市場之所以下滑嚴重,還有另外一層原因:那就是一部分人群在種種因素的作用下,消費能力出現下降,導致暫時缺乏買車的動力和能力。
“這部分人群之所以會出現消費能力下降,與中小企業這兩年的經營狀況密切相關。在整個經濟轉型的過程中,去產能導致一些中小企業經營狀況不佳,再加上之前中美經貿摩擦等多重影響,不少企業員工出現了收入下滑乃至失業的現象,他們成為了消費末端,進而大大影響了10萬元以下汽車市場的表現。”付炳鋒說。
一種說法認為,汽車產業是宏觀經濟的風向標。
因此,汽車業想要“救市”,也要從宏觀視角出發。付炳鋒表示,當前國家政策層面已經意識到中小企業的生存問題,一系列舉措已經推出,這對于拉動汽車消費市場——特別是10萬元以下市場而言至關重要。
“當前,對中小企業健康發展的重視已經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吨行∑髽I促進法》明確提出設立國家中小企業發展基金,通過國家基金和地方基金上下聯動協同發展,加大對中小企業的支持力度。這些都為中小企業的生存發展提供了保障。”付炳鋒說。
3、哪個細分市場競爭最激烈?
雖然市場銷量數據下滑嚴重,但付炳鋒表示,現在中國車市競爭最激烈的就是10萬元以下的車型市場。
“從供給端來看,一方面,有些自主品牌企業之前的主攻市場就是10萬元以下,這里面還包括一些落后產能;另一方面,還有一些合資企業——包括不少優秀產能其實近兩年也在這一細分領域進行了投資,因此這部分市場的競爭是非常激烈的。”付炳鋒說。
對于一部分自主品牌而言,在10萬元以下車型市場是具備一定的競爭主動性的。但不可否認的是,這一價格區間內也有不少落后的過剩產能,在一部分消費人群升級、另一部分購買力下降的情況下,如果產品品質不過關,只想通過降價來促銷,恐怕很難消化掉這部分產能。
因此,供給過剩、市場份額縮小、一部分用戶升級、末端消費能力下降等一系列疊加因素,導致10萬元以下的車型市場競爭進入白熱化。在這一細分領域,無論是自主品牌還是合資品牌,都感受到了壓力。
“現在10萬元以下市場是一片紅海。除了自主品牌外,大眾、通用這些跨國企業都在中國市場推出了10萬元以下的車型。過去有少部分靠著逆向開發、低價起家的自主品牌,現在很難再保持競爭優勢。這也是最近導致一批國內車企經營非常困難的原因所在。”付炳鋒說。
比如,有些自主品牌以10萬元的超低市場定價,靠山寨模仿大眾、奧迪、保時捷等經典車型殺入市場,部分車型曾連續數月銷量破萬。但是從這部分車企2019年的財報來看,無論是營收還是凈利潤下滑幅度都是很大的。
這說明,低價競爭已經不能掩蓋在一部分企業品質和品牌建設方面的短板。
4、未來中國汽車業會出現兼并重組潮嗎?
“兼并重組是一定會發生的。”付炳鋒表示。
在某種程度上,從2018年開始的車市下行,預示著新一輪洗牌期即將開始。隨著經濟下行壓力有所加大,部分企業經營困難較多,受市場預期惡化、信心不足的影響,部分購車需求出現滯后。在整個產業中低速增長的過程中,必然會有一部分企業首先被“洗掉”。
更重要的是,國內汽車生產依然存在著過多過散的問題,整個汽車產業的企業總數很多、產能規劃宏大,表面上一片繁花似錦,但產業整體卻大而不強。
僅以新能源與新勢力造車為例。數據顯示,當前我國新能源汽車整車企業就有200多家,新造車企業數量也超過了100家。但真正能推出成熟的、被市場認可產品的企業,比例并不算高,能真正實現盈利的則更少。
從企業產能利用率來看,一般來說,汽車業產能利用率的正常值區間為79%—83%,超過90%則認為產能不足;低于79%則說明可能存在產能過?,F象。
而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9年上半年,我國汽車制造業產能利用率為77.2%,同比下滑3.8%。這說明中國汽車整體產能的利用率已跌破“安全線”,有相當一部分企業甚至處在產能停擺狀態。
從國內目前的政策導向來看,無論對內還是對外,都顯示出中國著力優化汽車產業結構的努力與決心。對內,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的《汽車產業投資管理規定》開始施行,鼓勵汽車產能利用率低的省份和企業加大兼并重組力度和資金投入,加速僵尸企業清退等“去產能”進程,推動行業產能的總體平衡和結構優化。
對外,從2018年開始,中國汽車市場的大門越開越大。合資股比限制放開、允許特斯拉在上海獨資建廠……更多優質的“鯰魚”被引入。
付炳鋒認為,未來一段時間,在去產能、產業轉型升級、小部分自主品牌企業經營問題加劇、低端車領域競爭愈加激烈、合資品牌加大在華市場投入等一系列原因的促使下,中國汽車業格局將發生很大變化。
“歸根結底來看,這將是一個市場規律作用下,企業優勝劣汰的過程。”付炳鋒說。
與此同時,與一些發達國家相比,中國汽車業的兼并重組和產業格局將會具備獨有的特點。
“中國汽車業的兼并重組可能不會像美國、德國一樣,只剩下極少數企業。這是因為中國汽車消費市場不僅規模龐大,消費需求也非常多樣,這就注定了我們的市場環境具有很大的包容性,這給不同定位的企業共同生存發展提供了寬松的空間。”付炳鋒說。
5、中國汽車產業要謹防哪些風險?
相對于消費市場可能存在的變數,付炳鋒特別提示到,中國汽車產業真正的風險可能還沒有完全顯露出來。
“改革開放40余年來,中國汽車產業在最為核心的傳統制造部分,已經發展得比較成熟。但是隨著汽車業向智能化轉型,涉及到這一部分的電子信息部件,還有一部分核心技術是我們沒有掌握或者是不夠成熟的,這是未來中國汽車業可能要面臨的最大風險。”付炳鋒說。
汽車產業鏈條長,意味著產業鏈末端的技術空白或風險傳導速度會慢一些,不太容易被發現,整車廠也不太容易感受到來自零部件供應鏈末端的潛在危機。
付炳鋒認為,中國汽車產業已經深入融入到國際產業鏈分工體系之中,且目前供需較為平衡。和許多跨國車企一樣,中國自主品牌企業也是在全球供應鏈中來組織生產的。
“中國汽車產業的供應鏈已經很完善,但必須明確的是,許多供應鏈是延伸到國外的?,F在中國的整車廠很重視整車系統、車身、底盤等方面的創新開發,但是對于類似芯片等涉及智能化的創新,重視程度還不夠。因為這部分創新是在產業鏈的最上端。”付炳鋒說。
近兩年,全球經貿和政治形勢復雜多變。產業安全被提到了一個至關重要的位置上。在汽車業在向著電動化、智能化轉型的過程中,電子信息技術的重要性將越來越突出。
對此,付炳鋒建議,汽車產業要和電子信息產業同步發展、攜手并進,才能有效解決產業鏈供應安全問題。
“攜手合作,這對于中國汽車和電子信息產業是個互信問題來說非常重要,難度其實也并不大,是個互信問題。”付炳鋒說。
6、全球汽車產業普遍面臨著哪些壓力?
除了淘汰落后產能的壓力之外,付炳鋒在采訪中也表示,中國汽車產業和全球傳統汽車業一樣,面臨著轉型的巨大壓力。
隨著新一輪全球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的興起,特別是前沿互聯網的崛起和蓬勃發展,汽車產業正在探索轉型的路上前進:新能源汽車、智能網聯技術……等等,這些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成為了全球汽車產業向前發展的核心任務。
而汽車作為民品,受終端價格約束,是要經受大眾消費市場檢驗的產品,這就決定了汽車企業在轉型過程中的難度更大一些。
可喜的是,中國汽車產業在某種程度上正在引領著全球汽車業的發展方向。
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發生后,時任美國總統奧巴馬就曾通過國家投資補貼等方式,引導汽車業向電動化方向轉型。在這種情況下,包括通用、福特汽車開始布局動力電池和電動汽車的研發生產工作。不僅是美國,后來歐洲也推行了類似的政策,引導汽車業向新能源方向傾斜。
“事實證明,這么多年以來,中國一直在腳踏實地的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壯大??梢哉f,中國對于全球汽車業向電動化轉型都是功不可沒的。”付炳鋒表示。
但與此同時,全球汽車業大轉型也給許多中國汽車企業帶來了不小的壓力。付炳鋒認為,產業轉型需要大筆研發投入的支撐,但是當前中國汽車產業面臨著市場下行和高質量發展的雙重壓力,在這種情況下,加大投入對于許多經營不善的企業而言,的確是很大的考驗。
“現在許多中國車企已經開始想辦法迎接挑戰,比如采用兩家企業一起投資研發的方法,大家合力出一份錢,共享研發技術成果。但同時,也有一些利潤下滑極為嚴重、經營問題很多的企業,在整個市場下行的情況下,很難負擔大筆研發投入,這部分企業未來發展可能將面臨著更大的困難。”付炳鋒說。
對此,付炳鋒希望中國汽車品牌能夠積極看好未來形勢,及早調整企業轉型規劃,抓住全球汽車業發展機遇。
關鍵詞: 中國10萬塊錢以下的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