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除了京滬等少數超大城市,落戶限制比較嚴格以外,全面放開落戶限制已經成為趨勢。
到2020年實現1億人在城鎮落戶是新型城鎮化重要目標,這個過程中,中心城市尤其是二線城市將是落戶的重點。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發布的《關于促進勞動力和人才社會性流動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下稱《意見》)提出,要暢通有序流動渠道,激發社會性流動活力。
二線城市落戶全面放寬
《意見》提出,以戶籍制度和公共服務牽引區域流動。全面取消城區常住人口300萬以下的城市落戶限制,全面放寬城區常住人口300萬至500萬的大城市落戶條件。完善城區常住人口500萬以上的超大特大城市積分落戶政策,精簡積分項目,確保社會保險繳納年限和居住年限分數占主要比例。
也就是說,除了城區常住人口超過1000萬的超大城市外,其他城市包括城區人口500萬至1000萬的特大城市、城區常住人口在300萬到500萬的I型大城市都將大幅放寬。而城區常住人口在300萬以下的城市則實現“零門檻”落戶。
根據《2017年城市建設統計年鑒》,結合公開資料,統計梳理發現,目前城區人口超過1000萬的超大城市,僅有北上廣深這四個一線城市。城區人口介于500到1000萬的城市,則有天津、重慶、武漢、成都、南京、鄭州、杭州、沈陽、長沙這些城市。此外,包括西安、蘇州、合肥、濟南、青島、大連、廈門、東莞等城市城區人口也都超過300萬。
包括烏魯木齊、貴陽、石家莊、福州、南昌、呼和浩特、海口、蘭州等省會城市,以及溫州、無錫、常州、佛山等經濟大市目前城區常住人口也都在300萬以下,這些城市屬于全面取消落戶限制的行列。
而城區常住人口300到500萬的城市,要全面放寬落戶條件,這意味著廈門、蘇州等城市,雖然還有一定的落戶限制,但這個限制已經很小了。
實際上,即便是城區人口在500到1000萬之間的特大城市,也在大幅放寬落戶限制。12月6日,武漢市發改委官網發布《武漢市積分入戶管理辦法(2019年版)》,其中最大的變化就是取消年度落戶數量限制,累計積分75分以上即可在武漢落戶。
廣東體改研究會副會長彭澎對第一財經分析,當前除了京滬等少數超大城市落戶限制比較嚴格以外,全面放開落戶限制已成趨勢。在這個過程中,強二線城市如南京、杭州、武漢、成都、鄭州、西安、廈門、長沙、重慶等地的戶籍吸引力較大,這些城市大幅放松落戶條件,有利于這些城市擴大城市規模,做大做強中心城市,增強自身集聚和輻射周邊地區的能力。這些強二線城市將是今后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
這些強二線城市在崛起
大幅放寬、放開二線城市落戶限制,也是提高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綜合承載和資源優化配置能力,發揮中心城市引領帶動作用的重要一環。
去年以來,中央更是多次強調,要發揮中心城市、城市群的帶動引領作用。
2018年11月發布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建立更加有效的區域協調發展新機制的意見》提出,未來我國將建立以中心城市引領城市群發展、城市群帶動區域發展新模式,推動區域板塊之間融合互動發展。
今年8月26日召開的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五次會議指出,經濟發展的空間結構正在發生深刻變化,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正在成為承載發展要素的主要空間形式。要加快構建高質量發展的動力系統,增強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等經濟發展優勢區域的經濟和人口承載能力。
11月5日,《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全文發布。《決定》稱,要優化行政區劃設置,提高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綜合承載和資源優化配置能力,實行扁平化管理,形成高效率組織體系。
此次發布的《意見》稱,要優化行政區劃設置,以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為主體構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格局,拓寬城市間流動空間。
提高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綜合承載和資源優化配置能力,有利于發揮中心城市的帶動引領作用,進而帶動經濟的轉型升級。
浙江大學公共服務與績效評估研究中心主任胡稅根告訴第一財經,做大做強中心城市有利于資源集聚,提高中心城市科研、創新以及服務周邊地區等方面的能力,更好地帶動周邊地區的發展。
陜西省城市經濟文化研究會會長張寶通對第一財經分析,城市的發展不是大中小城市齊步走,而是要優先發展中心城市。在京滬等超大城市出現大城市病、生活成本高昂,中小城市吸引力又不夠的情況下,二線城市正迎來發展的黃金期。
從我國的區域發展布局來說,推動強二線城市做大做強,也是推進區域協調發展的重要途徑。尤其是在北上廣深這些一線城市之外,需要有更多的中心城市來帶動,促進空間合理分布,進而提升我國經濟發展的整體競爭力。
彭澎說,中心城市是政治、經濟、文化、醫療、交通等各個領域的中心,各種高端要素都集中在中心城市。當前,經濟進入到轉型升級新階段,中心城市的作用更加突出。高端制造業、重大新興產業、大企業一般都出現在中心大城市,這些大企業對上下游產業鏈、就業、人口集聚的帶動作用是很強的,這是中小城市不可能做到的。
前述《意見》提到,要進一步發揮城鎮化促進勞動力和人才社會性流動的作用,全面落實支持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的財政政策,推動城鎮建設用地增加規模與吸納農業轉移人口落戶數量掛鉤,推動中央預算內投資安排向吸納農業轉移人口落戶數量較多的城鎮傾斜。
彭澎告訴記者,未來在體制機制上將進一步配套,中心城市、大都市圈土地指標緊張,今后土地指標可能將向這些地方傾斜。未來大城市、中心城市的耕地占比將進一步減少,而中小城市的用地指標將可能減少,這也有利于提升土地的整體使用效率。
表:城區常住人口前35名城市(單位:萬人)
關鍵詞: 二線城市落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