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鞋類市場上有一種網紅產品,叫“老人鞋”或“健步鞋”。商家宣稱這是專門為老年人設計的鞋子,更適合老年人的腳型特征,穿起來既舒適又防滑。聽起來,這樣的鞋子應該是特別適合老年人的,但有些老年人卻反映,老人鞋并不舒服,有時甚至還不如普通的鞋子。而針對市面上“老人鞋“的質量調查發現,近半數采樣不合格。
劣質“老人鞋”不僅讓老人掏了冤枉錢,還容易因質量不過關造成腳部損傷,甚至會出現鞋跟突然斷裂導致老人摔倒等嚴重后果。從調查來看,劣質“老人鞋”比例不小,這意味著,大量不知情的老人被劣質“老人鞋”坑了。
部分商家之所以打出“老人鞋”噱頭,無非是有利可圖。這幾年來,“銀發經濟”一詞被社會所關注。中國老齡化趨勢加速,根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人口數據,截至2018年末,全國60周歲及以上人口為24949萬人,占總人口的17.9%,也就是說,每六個中國人中就有一位年過六旬的老人。
龐大的人數,讓根據老人需求提供針對性產品和服務的“銀發經濟”顯示出蓬勃潛力。社科院發布的《大健康產業藍皮書:中國大健康產業發展報告》指出,到2050年,中國老年消費規模將增長到61.26萬億元。
面對如此大的市場“蛋糕”,商家們聞風而動在情理之中。但為了利潤最大化,不惜將不符合質量標準的劣質“老人鞋”賣給老人,是不道德行為,更涉嫌違反《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依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五十五條規定,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有欺詐行為的,應當按照消費者的要求增加賠償其受到的損失,增加賠償的金額為消費者購買商品的價款或者接受服務的費用的3倍;增加賠償的金額不足500元的,為500元。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當然,判斷商家兜售的“老人鞋”達不達標,除了看鞋子基本質量指標外,還應看其所宣稱的各種功能是否與實際相符。
劣質“老人鞋”如此之多,不整頓已難以讓行業糾偏。整頓應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是有關部門采取行動,對市面上的各類“老人鞋”進行全面清查,凡沒有達到標準的依法處理;另一方面,不妨根據老人的需求,制定細化的“老人鞋”設計、質量等標準。據報道,長三角消保委聯盟在對比試驗進行的同時,委托相關專業機構研究制定了全國第一個“老人鞋”團體標準。如果它確實能解決“老人鞋”標準不一等亂相,不妨上升為全國性標準管理條例,從而覆蓋更多范圍。
其實,除了劣質“老人鞋”,其他針對老人心理和身體需求的“偽銀發經濟”產物不在少數,比如某些保健品、某些打著“科普”名義實際上毫無價值的網絡信息等,都是以服務老人為名騙取老人錢財,對老人身心造成傷害。既然我國老人群體還在不斷擴大,國家也非常重視老人晚年保障,有關部門應針對“銀發經濟”出臺更多細化管理規定,嚴厲查處各類侵害老人權益的行為,方能保證老人購物時放心安心,讓“銀發經濟”走向良性循環。(畢舸)
關鍵詞: 老人鞋不合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