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記者 余蕊均 每經實習記者 程曉玲 每經編輯 王可然
老舊小區改造正在全國推進。據初步統計,全國目前共有老舊小區近16萬個,涉及居民超過4200萬戶,建筑面積約為40億平方米,可謂量大面廣。
試點一年多來,老舊小區改造工作形成了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不過,這一過程中出現的一些問題也不容忽視。“比如重單項改造,缺整體設計;重部門延伸,缺‘公共中心’;重‘穿靴戴帽’,缺基本需求……”在昨日舉行的2019(第十四屆)城市發展與規劃大會上,國務院參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原副部長、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理事長仇保興直言。
仇保興表示,解決問題的關鍵在于“整體設計先行”。在他看來,此項工作的全面鋪開將使綠色建筑發展大有作為,并由此催生很多新產業,“更重要的是以人民為中心來提升城市的居住質量和投資環境。”
老舊小區改造缺整體設計
2017年底,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在廣州、許昌、廈門、攀枝花、寧波等15個城市率先啟動城鎮老舊小區改造試點工作。據統計,截至2018年12月,試點城市共改造老舊小區106個,惠及5.9萬戶居民,形成了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
不過,問題也不是沒有。《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以加裝電梯為例,住建部副部長黃艷此前表示,比如六層的樓房,可能三層以上都愿意加裝,樓層越高的居民意愿越強烈。但是對于一層或者二層,因為需求不迫切,而且覺得占用了公共空間,對其利益可能有或多或少的損害。
“這些問題在實際情況中都存在,各地實踐中經驗就是必須是因地制宜,一個樓門一個方案,一棟一個方案,群眾工作要做細。”黃艷說。
昨日的大會上,仇保興也指出了前期試點過程中發現的一些問題:很多老舊小區喜歡單項改造,每天都有不同的部門出臺不同的老舊小區改造方案,常常搞得大家無所適從;有的院士,還是學建筑的,自家小區要改造都毫不知情,沒人通知;有的不管這些建筑是什么年代的,是不是需要改造,更像是為了完成任務。
在仇保興看來,老舊小區改造中“缺”的內容不少,如整體設計、百姓參與、企業加盟、軟件管理等。他舉例說,對于加裝電梯的難點,可以和立體停車、地下停車結合起來,整體考慮,“比如給一層免費的停車位。”他還強調,所謂“三分建設七分管理”,如果把管理丟掉了,改造過的硬件過一段時間仍會失效。
仇保興表示,解決問題的關鍵就在于設計先行,用數字化技術把規劃圖紙變得更加形象直觀,讓老舊小區居民的需求能夠通過“點菜”的方式得到滿足。
讓最需要改造小區“冒出來”
設計先行如此重要,另一個現實問題是:如何設計?
仇保興表示,首先要讓最需要改造的小區“冒出來”。這一點,可以通過專業軟件或專家考評等途徑推行城市“最佳小區”和“最差小區”評選活動,以此來提高小區居民的改造積極性和參與性。
在具體落實過程中,仇保興認為,可以將改造內容分為必備選項和拓展選項,有選擇、有層次地進行。在必備選項方面,建筑性能監測、外墻保溫、可再生能源與建筑一體化、加裝電梯適老化改造等問題均需從整體設計思維出發,進行全面摸底和改造提升。
“一些北方地區的老舊小區外墻保溫存在消防安全隱患,甚至完全老化,一到雨天就直接泡水了。”仇保興表示,現有的很多老小區在規劃設計時并沒有注重質量,現在都需要對其重新進行檢測。
在可再生能源與建筑一體化方面,仇保興提議,一些老舊小區只需加蓋博士帽,就可以實現既有隔熱層又能發電的效果,若是以一個40萬人口城市十分之一的建筑量估算,不僅可以產生10兆瓦的電量,小區居民還可以因此獲得10%的利潤,且不需要政府投資也可以兼顧外表的美觀。
不管是對于居民需求的滿足,還是政府與企業的PPP模式探索,關鍵是要“集中力量、形成合力”。
在仇保興看來,老舊小區改造的全面鋪開,意味著城市居住質量的提升和綠色建筑發展將大有作為,由此可以催生很多新產業,這不僅能應對當前經濟發展中的一些問題,“更重要的是以人民為中心來提升城市的居住質量和投資環境”。
關鍵詞: 老舊小區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