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證券時報記者收到了一份由華晨雷諾金杯汽車有限公司(下稱“華晨雷諾”)多位員工起草的致法國雷諾管理層、華晨集團領導以及華晨雷諾董事的投訴書。與此同時,一封名為《針對華晨雷諾金杯汽車有限公司銷售系統負責人瀆職事宜的投訴信》的舉報信也落入了中共遼寧省紀律檢查委員會(下稱“遼寧省紀委”)的案頭。
兩封舉報信,不約而同地將矛頭指向了華晨雷諾的法方高層,也讓這家自成立以來就鮮少發聲的新晉合資公司重新走進了公眾視野。根據華晨雷諾員工向遼寧省紀委提交的舉報信顯示,合資公司CEO歐陽杰、副總裁董晨睿等法方高層,違反公司流程,存在瀆職現象,損害了合資公司的利益。
自上世紀50年代中國汽車工業破土萌芽以來,似乎沒有哪一家汽車公司的員工實名舉報過CEO。華晨雷諾員工“大義滅親”的舉動,在行業內并不多見。
不久前,證券時報記者通過多方聯絡,終于在遼寧省沈陽市見到了上書舉報的員工代表。華晨雷諾項目高級經理湯強(化名)告訴記者,1991年大學畢業后,他就被分配到了華晨金杯,即原沈陽金杯客車制造有限公司。迄今為止為金杯品牌服務了28年,基本參與了所有金杯主力車型的開發工作。
據他透露,華晨金杯1元“賣身”后,公司好似換了人間,多位持有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元老級員工被無故裁撤。“2018年6月,華晨雷諾成立半年之際,法方高層就召開會議宣稱,未來2~3年將清除原華晨體系的員工。但是他們找不到正當理由進行裁員,因此以部分員工不符合‘觀察期協議’為由,將員工退回集團,但事實上這個協議員工并不知情,也沒有寫在勞動合同中”,湯強說。
湯強告訴記者,和他一樣被劃入首批裁員名單的員工共有40余人。
6月17日、6月25日,記者向華晨雷諾副總裁董晨睿的郵箱先后發送了兩封采訪函,對方收到后委托華晨雷諾品牌部對削減經銷商、銷量下滑等問題進行了回應。董晨睿本人也通過郵件對員工所舉報的諸多細節問題進行了正面回應,他表示,合資公司成立以來,在優化體制過程中存在一些不滿意的員工,員工舉報的信息純屬無中生有。他會將這些信息交由法務部門處理。截至發稿前,記者尚未收到來自華晨雷諾法務部門的最新回應。
“不走尋常路”的裁員
近年來,中國汽車市場上涌現了不少新合資公司,如江淮大眾、長城寶馬、眾泰福特等,這些合資公司的涌現,掀起了一陣陣合資熱。然而,華晨雷諾的誕生卻有些特別,它是近期中外“合資潮”中第一個商用車合資的案例。
2017年7月5日,華晨中國(01114.HK)公告稱,已于2017年7月4日與雷諾集團簽訂框架合作協議,根據協議,雷諾集團同意收購華晨中國資產。華晨中國將向雷諾出售華晨金杯49%的股本權益,現金代價為人民幣1.0元。
股份變更完成后,華晨金杯將進行重組,華晨方面將擁有華晨金杯51%股權,雷諾將擁有49%股權,雙方將按股份比例共同完成增加華晨金杯注冊資本共15億元。同年12月5日,雷諾集團與華晨中國以閃電速度正式確定簽署合同組建合資公司,即華晨雷諾。
有業內人士認為,這近乎是一次“抱團取暖”般的合作,一方面,金杯作為老牌的輕型商用車企業代表,在與豐田汽車技術合作結束后,逐漸陷入低迷狀態,產品迭代緩慢,技術升級面臨著困難;另一方面,從1900年起生產輕型商用車的雷諾集團并沒有成功在中國市場打開局面,反而日漸被邊緣化。因此兩方的合作,無疑是利好的。
然而,眾望所歸的“抱團取暖”似乎并未生效,合資僅一年時間內,華晨雷諾便陷入了“裁員風波”。事實上,自2018年以來,全球汽車銷量在經歷10年的增長后開始放緩,很多汽車廠商都在通過裁員的方式來應對銷量下滑。據不完全統計,從2018年12月至2019年5月,短短6個月內,全球主流汽車廠商已宣布裁員至少4.2萬個職位。
雖然裁員已成業內普遍現象,但這一切對于合資僅一年多時間的華晨雷諾而言,仍然來得太快了。據華晨雷諾首批被納入裁員名單的員工代表透露,公司啟動裁員計劃是從2018年4月份開始的,8、9月份正式定下名單,10月份陸續開始同員工談話。“這意味著,基本上從合資公司掛牌后,裁員的進展就已經在同步展開了”,湯強告訴記者。
然而最令員工無法接受的是,華晨雷諾并未像其他汽車廠商一般采取主動賠償的方式進行裁員,而是以員工不符合“觀察期協議”為由,試圖以“軟裁員”的方式將員工退回華晨集團。
“公司在裁員的時候沒有設置統一的標準,而是分派了40個名額,由部門領導決定,這一點令部分績效表現良好卻無故被裁的員工感到非常氣憤”,湯強告訴記者,正常裁員都是依法領賠償,但現在華晨雷諾想把員工丟回華晨集團,而華晨集團給予大家的反饋是:如需回到原集團,需要重新走招聘流程。這意味著合資公司既想裁員又不想正常賠償,在和集團之間“踢皮球”。
“從2019年1月起,采購系統已有員工陸續被停職,公司停掉了大家的郵箱,收回了工作電腦,被通知放假回家”,湯強說,就這樣,40余名員工一夜之間變成了照發薪資的“無業人員”。
記者了解到,在此期間,這40余名員工一直在向華晨集團領導層、工會反饋,要求即便被裁也需要獲得合理賠償。湯強告訴記者,公司通過這種“軟裁員”的方式逼走了不少員工。據悉,截至記者發稿,已有部分員工成功爭取到了合法賠償,正在辦理手續。
下滑的業績
在湯強看來,合資公司的各項流程之所以如此混亂,有很多歷史原因,這些是在合資之初埋下的種子。
公開資料顯示,華頌品牌成立于2014年,是與華晨集團既有的自主品牌中華、金杯并列的品牌。主打車型為MPV 華頌7。據悉,華晨為了推出這個子品牌,在研發上投入了近27億元。然而,重金投入的華頌7卻并未在市場上“砸出響”。數據顯示,2015年~2018年,華頌7的銷量分別為6898輛、4514輛、4067輛、1069輛。
銷量不見起色,產量卻不敢“怠慢”,據華晨雷諾區域銷售經理高天(化名)告訴記者,當初這個項目耗費了政府不少錢,為了不暴露項目失敗,公司堅持生產華頌7,賣不出去的車就放在華晨大連專用車廠。就這樣,導致了華頌的坑越來越大,也間接拖累了華晨集團旗下的其他自主品牌,尤其是金杯品牌。
據了解,2018年華晨雷諾售出4.3萬輛輕型客車及MPV,較2017年售出6.10萬輛減少29.5%。其中,海獅輕型客車占3.89萬輛,較之于2017年的5.22萬輛減少25.5%,閣瑞斯輕型客車較之于2017年的4745輛下跌36.6%至3007輛。
對于銷量的下滑,華晨雷諾品牌部對證券時報記者表示,從汽車市場大環境來講,2018年總體市場情況不佳,具體到窄體輕客市場則因為政策法規等因素影響,據終端數據統計整體下滑超20%。
華晨雷諾公關部:把質量
放在最重要的位置
在華晨雷諾成立之初,有媒體報道稱:“華晨雷諾是一家特殊的合資公司,是目前國內唯一沒有中外方相互制衡的合資車企,在核心部門中,每個部門只有一位負責人。”
華晨雷諾董事會由9名董事組成,其中5名由華晨中國委任,4名由雷諾委任。而據湯強透露,在公司由9人組成的董事會中,中方管理層只占了2席,且并非要職,基本上在業務決策層面沒有任何話語權。在他看來,這種失衡的董事會結構為公司后續的發展埋下了深深的隱患。
根據華晨雷諾員工提供的投訴材料顯示,2018年3月22日,華晨雷諾CEO歐陽杰同采購高級總監HAMON Pierre-Benoit違反了公司既有的采購流程,私自確定了價格高昂的法國供應商。
“我自己就是高級項目經理,對這一系列項目很清楚。以新海獅冷藏車的項目為例,在項目啟動初期,華晨雷諾已對整個項目進行了預研,對包括分析投資、設計開發、質量保證、時間進度等可行性都進行了預判。經過財務測算,該項目的投資收益邊利率是-9.4%,按公司的既有規章制度,該項目是無法得到公司管理層批準的。但CEO歐陽杰卻指示產品部門挪用年度優化項目費用進行開發,并指定了價格高昂的Lamberet作為供應商”,湯強說。
華晨雷諾項目經理于尋(化名)對記者說:“金杯原本有固定的供應商,但法方高層卻故意抬高門檻,將金杯體系的絕大多數供應商排除在外。其中,新海獅冷藏車的項目最具代表性。”
“Lamberet在法國曾瀕臨破產,于2015年5月份被中國新飛公司收購了100%股權。在項目開發中,Lamberet公司要求華晨雷諾物流到法國取貨,并拒絕簽署質保協議。從法國采購制冷系統加上運費的話,需要6.6萬元人民幣,但國內的同類型產品技術非常成熟,并且大量出口,最高端的品牌價格也不過3萬元人民幣”,于尋告訴記者,在不顧及邊利率負值的情況下進行項目開發,這個舉動本身已經令員工非常不解,再加上CEO歐陽杰違反公司采購流程,私定Lamberet為供應商,公司內部已經一片怨聲載道。
對于削減固有供應商,另擇法國供應商一事,華晨雷諾公關部表示:“合資后我們把質量放在最重要的位置。當然,在部分新老供應商切換過程中,可能有部分陣痛,但從長遠戰略考慮,我們認為這是正確的。”
記者注意到,提供舉報材料的華晨雷諾員工除了對CEO歐陽杰的違反流程行為感到不滿,還將副總裁董晨睿作為了舉報重點。根據舉報信顯示:董晨睿于2018年12月份將12輛大海獅車型批發給第三方貿易公司大連欣宇汽車銷售有限公司,再由該公司賣給長春市鑫瑞華辰汽車貿易有限公司,最后才賣到客戶手中。高天告訴記者,按照公司既有流程,產品都是直接銷售給經銷商的,刻意增加的銷售環節,不僅擾亂了既有的銷售體系,也引發了經銷商的強烈不滿。
對于員工所舉報的細節,記者通過發送采訪函的形式向董晨睿本人進行求證,對方通過郵件形式回復稱這些信息純屬無中生有。
對于華晨雷諾員工的舉報,遼寧省紀委目前還未對此事回復,而據參與舉報的員工透露,遼寧省紀委尚未進入企業展開調查,他們目前還沒有收到任何反饋。針對此事的最新進展,本報記者將持續追蹤報道。
關鍵詞: 華晨雷諾 華晨雷諾員工舉報C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