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1日電近日,騰訊公益迎來了一個里程碑時刻:網絡捐款平臺籌款突破50億,超2.1億人次為5萬個項目貢獻力量。
50億的背后是國內第一家互聯網籌款平臺十余年發展歷程的縮影,也標志著互聯網公益從自發到自覺,從感性到理性,從熱情到專業,正逐步步入下一個理性發展的階段。
十余年里,在科技的助力下更多公益項目得以被更多人看見,使公益項目可追蹤、可協同、可共創,大眾對公益的參與度和關注度越來越高,隨之而來的,是對公益項目的真實性和透明性更加嚴苛的訴求,這不僅促進了公益組織自身發展能力的逐步進化,也催生了更加多元和創新的公益行為和方式。
50億里程碑的下一步 擁抱理性公益浪潮
在這50億愛心捐贈背后,來自手機移動端的捐款占比自2016年起已達到98%,單次捐出金額在100-999元的總額占比突破50%,越來越多的施善者,因為指尖公益的便利性,不再袖手旁觀,也不再謹慎和猶豫。
而對公益項目而言,驗證信息更透明、反饋次數更多的項目更容易獲得受眾的信任,籌款量也越高。因此,公益項目發起發需要更加積極的提升項目透明披露和反饋。
雖然過去疾病救助、教育助學等“催淚彈”項目無論在項目數還是籌集的總金額上都高于環保類型項目,但頭部環境保護與動物保護項目更容易獲得更大程度的關注,具備極大潛力。
從平臺趨勢來看,經濟指標與捐贈指標一直都成正比,因此東部沿海地區的公眾在捐款頻次和金額上表現更突出。而從人群來說,70、80、90后捐贈習慣差異明顯,80后在捐款人數,捐款總量相對占比高,但平均到單次上卻不如80前群體。可以看到,隨著80后、90后不斷成長,經濟實力不斷增強,未來其群體平均單次捐款額可能也會上升,最終形成多次多捐捐款的模式。
隨著指尖公益的發展,十余年里,越來越多的商業人士和新興公益組織開始參與到公益慈善事業中,捐贈人話語權越來越強,他們不僅希望自己的捐贈意愿能夠被傾聽,也常常給公益項目的執行提出中肯的建議,還希望直接地對公益項目進行監督,完成單一的“捐贈人”到“同行人”的身份轉變。
從自發到自覺,從感性到理性,從熱情到專業,是中國公益行業正在進行的變化與變革。從騰訊公益50億捐贈的里程碑背后,我們看到,大眾對公益更多的將由情感出發走向理性持續,不再追逐公益的數字歡呼,而是專注于公益的理性循環。
正如陳一丹提到,“我們讓善意創意,讓公益意識和公益習慣深入生活各個層面,促進社會革新。互聯網公益的下一個十年,技術的迭代將進一步讓人人可公益成為現實,但‘理性公益’是下一波浪潮的關鍵。”
將透明進行到底 重塑大眾對公益的信任
科技讓公益變得更便捷,更理性,但如何保證項目的透明,重塑大眾的信任呢?
層出不窮的網絡捐款刷屏事件,一些公眾對公益不理解、不看好和不信任的疑云,始終沒有消散。
隨著騰訊公益平臺籌款金額不斷增加,越來越多的公益組織和個人入駐騰訊公益平臺發起公益項目并開展募捐,僅在2018年,騰訊公益平臺籌款17.25億元人民幣,捐款人次超過6909萬人次,受益公益項目數量15743個,能否建立公開透明的信息披露機制是決定騰訊公益平臺能否獲得用戶長期信任的關鍵。
基于此,近幾年,騰訊公益從99公益日規則共建、產品透明度組建升級到“回響計劃”項目披露、冷靜器的產品更新,通過技術的手段讓每一份善心源于情懷,更源于對項目的信任,從而付諸行動讓社會問題得以更好的解決。
中華少年兒童慈善救助基金會理事長王林表示,透明與公開是慈善公信力的根本和來源。真愛夢想公益基金會馬安妮認為,公開透明是公益項目獲取更廣泛支持的基石,用科技的力量為公眾和公益機構之間搭建信任的橋梁,公眾能放心捐款,也為公益項目開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2017年,騰訊公益發布“透明組件”,通過“財務披露模塊”、“機構信息展示”等功能,使公益平臺模塊標準化,讓平臺上項目更加透明,做到可跟蹤、可追溯、可記錄、可沉淀,通過互聯網核心能力,持續助力公益透明度提升,引入專業第三方德勤,幫助公益伙伴高效做好“專業披露、透明呈現”。
2018年,騰訊公益上線“首個攔著不讓你捐款”的冷靜器產品,提醒用戶在捐助前看到項目的透明信息匯總,確認知情后才可以捐助,讓捐助除了感動,更源于理性與信任。
互聯網改變公益 讓公益成為一種生活方式
互聯網公益一晃逾10年,2008年汶川地震讓全世界人們見證了“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當年騰訊公益平臺首次開通在線捐款平臺,捐款額突破2000萬元,創下當時互聯網籌款最高紀錄,隨之推出了月捐計劃。并聯合騰訊公司各產品線,使得大家每月定期定額向自己關注的公益項目自動捐款。
隨著移動社交和支付的普及,2014年,騰訊公益推出“一起捐”,創新的籌款方式加上社交能力,深刻改變了募捐進行的方式,據2017年騰訊公益平臺數據顯示,一起捐的籌款金額占總籌款額一半以上。
不僅是用戶參與公益方式的改變。過去很多企業,一直在默默做公益,卻缺乏專業的公益渠道。對此,騰訊公益上線益行家平臺,網友捐步數、企業匹配捐贈資金,通過創新的捐行為公益方式構建多元化公益場景。之后,捐聲音、捐閱讀時間、捐電腦清理垃圾等行為公益也推層出新。
同年,騰訊公益發起一年一度的99公益日。如今,邁過第四年的99公益日,已成為參與人數最多、影響力最廣、場景最多元的現象級全民公益行動日。
《互聯網+:國家戰略行動路線圖》主編張曉峰認為,99公益日通過規則共建、強化公益倫理和社會化監管,兼顧效率、效能與效用,充分釋放了互聯網+、共享經濟社會力量動員與精準匹配的優勢。“這是企業社會責任創新的一小步,也是中國公益生態化的一大步,讓一種賦能型公益、協同型公益、信用型公益呼之欲出。”
互聯網+公益,正在為公益行業建立著一個各方共生的生態系統,每一個參與者不管是企業,大眾,公益組織,受助者等等,每一方都不在是單純的付出,而是各方充分互動,發揮優勢達到共贏。愛心網友可以輕松快樂的參與公益,公益組織可以自主的成長,企業伙伴為公益形成跨界合力。
展位互聯網公益的未來,我們有理由相信,科技讓公益更加理性,而公益也激發著科技向善,未來“人人可公益”將成為更多人的生活方式。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