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經濟企業正在努力過冬。
12月26日,摩拜單車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回應稱,摩拜裁員近30%的信息不屬實,這屬正常的業務調整,其部分崗位仍在招聘中。無獨有偶,另一家共享汽車企業途歌12月21日被曝押金難退。按照官方數據,途歌的注冊用戶數量達300萬人。若每位用戶押金為1500元,途歌的押金規模或達45億元。
“我們的部門接近70%裁員,有的部門全裁。”12月25日,一位認證的摩拜內部員工在脈脈留言板上透露,摩拜業務、安全、市場等部門裁員力度較大。
在資本寒冬中,即使是獨角獸也難獨善其身。面對巨大的網約車合規壓力,12月5日,滴滴宣布組織架構升級。其中,專快車事業群合并,成立網約車平臺公司,原小桔車服和汽車資產管理中心(AMC)合并,升級為新車服,成立車主服務公司。
在共享經濟的泡沫破裂之后,活下去成為這些公司最基本的訴求。而無論是滴滴還是摩拜,都處于虧損階段,且短期內盈利無望。
UCloudCEO季昕華此前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表示,經濟泡沫太多是資本寒冬的根源。此外,上半年政府出了銀行的資金管理的新規,一些VC(風險投資機構)募資出現困難。
與其說是資本的冷淡導致了寒冬,倒不如說這些公司原本就是在滿足偽需求。過去瘋狂燒錢換取份額,并不是為了盈利,而是為了融資,甚至是為了拖垮競爭對手。因此,資本寒冬未嘗不是好事,只有大浪淘沙后,行業才能真正留下有價值的金子,建立起真正的壁壘。
盈利悖論
一直以來,運營成本在共享經濟企業中居高不下。
12月23日,胡瑋煒辭去摩拜單車CEO職位。在內部信中她表示,“我們停止了激進的擴張,真正回到本質去思考問題。我們把絕大部分精力放在修煉基本功,更加重視用戶體驗,和對資產盤點,運營,維護的有效性。”她還透露,這8個月摩拜削減成本提升營收,但這遠遠不夠,運營開支仍舊是一大負擔。
根據美團點評發布的三季度財報顯示,新業務及其他收入由去年同期的人民6億元增長47至35億元。然而運營成本卻持續擴大。美團的新業務及其他部分的銷售成本由2017年同期的3億元增至截至2018年9月30日的48億元,主要由于收購摩拜而產生物業、廠房及設備(自行車)折舊增加導致。
無獨有偶,小黃車的運營成本同樣巨大。12月19日,ofo小黃車創始人戴威發布全員信稱,由于從去年底到今年初沒能夠對外部環境的變化做出正確的判斷,公司今年一整年都背負著巨大的現金流壓力。公司需要退還用戶押金、支付供應商的欠款、維持公司的運營,1塊錢要掰成3塊錢花。
一位知情人士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透露,一輛共享單車的日均收入是2.5元左右,這意味著每天每輛車的成本需低于3元。共享單車的運維成本包括倉儲、物流、投放、修理四部分,即使除去車輛成本,實際的運維成本也遠高于這個數字。另一方面,共享單車還存在報廢周期,用兩年左右就需要回收。在這種情況下,盈利幾無可能。
“合并摩拜之后,美團要進行財務并表。如果虧損比較嚴重,肯定要裁員。美團本身擁有比較成熟的市場與運營團隊,裁減摩拜的相關部門,是節省成本的必要措施。”上海萬擎商務咨詢有限公司CEO魯振旺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盈虧平衡是共享單車企業的核心問題。“比如說ofo車輛生命周期短,你可能騎300多次才能盈利。然而它騎到200次自行車就損壞了。這種情況下不可能賺到錢。”
回歸本質
過去備受熱捧的共享經濟,正在漸漸冷卻。
艾媒咨詢發布的《2017-2018中國共享經濟行業全景調查報告》顯示, 2017年中國共享經濟市場規模達到57220億元,同比增長44.6%。其預計2018年市場增速將放緩至31.2%。2017年中國新增五十家以上共享經濟企業,有近三十家共享經濟企業倒閉或停止服務。
不少細分市場遭遇寒冬,除了共享單車還包括共享汽車市場。截至2018年6月,全國注冊的分時租賃共享汽車企業超過500家,運營車輛達10萬輛。而根據艾媒數據顯示,分時租賃市場規模增長全面放緩,預計2020年中國共享汽車市場達92.8億元。這也就意味著這500家企業已進入紅海競爭。
一些缺乏競爭力的企業已經被淘汰。2018年5月,共享汽車企業麻瓜出行宣布,由于公司業務戰略調整,麻瓜出行共享汽車5月20日正式停止服務。10月,共享汽車EZZY的創始人、CEO付強在公司臨時召開的會議上宣布解散,主打中高端市場的EZZY在運營了一年半后走向倒閉。
“社會不給這些創新創業者機會,就沒人敢做這個事情。共享經濟企業也需要不斷地吸取經驗和教訓才能夠更好地成長。”在UCloud CEO季昕華看來,資本寒冬已至,共享經濟企業確實面臨很大的困難,社會應給予一定的寬容。另一方面,所有的企業都是有風險的,作為創業者要認識到風險,盡量避免風險。
魯振旺則認為,移動互聯網浪潮之后,資本催生出一批行業巨頭。然而隨著4G的紅利見頂,許多移動互聯網的業態均已成熟。單依靠砸錢沒有辦法催生出更多的新業態,產業互聯網也并非依靠資本就能完成。因此現在的互聯網創業比原來更加困難。“共享經濟的行業依舊需要回歸商業本質,在細分市場尋找自己的機遇。如果不能實現盈利,這就是一個偽命題。”
以共享汽車行業為例,每個車子的維護保養與充電都需要大量的人力成本。從性價比的角度考慮,共享汽車不可能比網約車更具有優勢。因此,這個市場很可能是滿足人們嘗鮮的短時需求,而非存在巨大的增量空間。而資本在有限的條件下,還會去追逐新的風口和熱點。
清科研究中心數據顯示,2018 年上半年募資總額約為3800 億元,比2017 年同期的8600 億少了一半多,市場募資規模出現了斷崖式的下跌。隨著競爭的加劇,以及虧損的擴大,未來可能有更多的共享經濟類企業退出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