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2019年還有一周的時間,今年監管對壽險公司處罰的情況也基本塵埃落定。據《證券日報》記者不完全統計顯示,今年以來截至12月23日,銀保監會共對壽險公司(含個人)合計處罰超過4500萬元。
據《證券日報》記者梳理,人身險公司被罰的高頻違規行為主要有:一是欺騙投保人、被保險人或者受益人;二是未按照規定報送、保管、提供有關信息、資料;三是虛列費用;四是對投保人隱瞞與保險合同有關的重要情況;五是唆使、誘導保險代理人、保險經紀人、保險公估機構欺騙投保人、被保險人或者受益人;六是給予或者承諾給予合同約定以外的保險費回扣或者其他利益等。
因欺騙投保人等原因
險企單次最高被罰218萬元
從單次處罰金額最高的險企來看,今年以來有大型壽險公司因欺騙投保人等原因被罰218萬元,涉及欺騙投保人的保費達19億元。
頗具代表性的是,前不久,銀保監會發布的信息顯示,某大型上市公司存在三大違法行為:一是欺騙投保人;二是編制提供虛假資料;未按照規定使用經批準或者備案的保險費率。
值得關注的是,該險企欺騙投保人涉及的保費巨大:一是其銀行業務管理部制作課件沒有明確說明保單利益的不確定性,并于內網下發,供各分公司內外勤及銷售人員使用,2017年4月份至10月份,累計銷售該保險保單73277件,涉及保費15.94億元;二是其市場部制作的培訓課件含有夸大保險責任的表述,并將之掛于內網,供公司內外勤及銷售人員使用,2016年10月份至2017年10月份期間,累計銷售該保險保單98260件,涉及保費3.3億元;三是其銀行業務管理部制作的部分表述與保險條款規定不一致,并于內網下發,供各分公司內外勤及銷售人員使用,2017年9月份至10月份,累計銷售該保險保單217件,涉及保費566萬元。
編制提供虛假資料也是今年壽險公司被罰的幾大原因之一。以上述險企為例,銀保監會發現其業務系統中個險業務和銀代業務承保數據存在信息不真實的問題。其中,客戶電話號碼不真實涉及個險業務17788件,銀代業務5020件;身份證號碼不真實涉及個險業務570件,銀代業務7件;客戶地址不真實涉及個險業務5170件,銀代業務237件;保單完成回訪號碼不真實涉及498件。此外,其報送的醫療理賠數據中,多件理賠業務結案時間存在不真實問題,人力資源部提供的材料內容存在與事實不符的情況。
費率不符合標準也是今年險企屢屢被罰的重點原因之一。例如,銀保監會提到,上述險企有超10萬件保單存在費率問題。根據該險企相關規定,2016年12月21日至2017年3月31日期間,與主險新單附加投保的《附加個人(2014)意外傷害保險》,費率按條款所附標準費率70%執行。而該險企的費率浮動未按照公司在銀保監會備案的費率執行:在此期間,該險企共計承保與主險新單附加投保的上述附加險166844件,涉及保費2089.2萬元。其中,166298件費率按照條款所附標準費率70%收取,涉及保費2079.8萬元。
大型壽險公司
依然是被罰“主力”
除上述大型壽險公司之外,從今年壽險公司被罰的整體來看,無論處罰頻次還是處罰金額,大型公司依然是銀保監會處罰的“重點”。
再如,某大型上市公司因編制虛假材料一項被罰16次,與此相關的具體違規行為包括虛列費用、虛列會議費、財務數據不真實、保單相關的客戶信息不真實、編制虛假報告與資料、未如實記載保險事務事項等,該公司還因給予投保人合同以外的利益被罰11次。從整體罰金來看,該險企年內被處罰超過1000萬元。
實際上,大型險企違規頻次較高與其市場份額占比較多、分支機構鋪設完善、代理人數量眾多有關。
就市場份額來看,銀保監會最新披露的數據顯示,1月份-10月份,四大上市險企壽險業務原保費行業占比超過50%;從分支機構鋪設情況來看,目前大型險企無論是一線城市,還是二三線城市、縣域市場,均鋪設了完善的分支機構;從代理人數量來看,今年年初,四大上市險企營銷員總數接近419萬人,在全行業806.94萬個險營銷員中占比達51.9%。
此外,大公司仍然憑借巨大的續期保費優勢保持較快增速,四大上市險企今年1月份-10月份壽險原保費同比增速為13.1%,遠高于行業增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