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餐廳為消費者提供了一種個性化的消費選擇,但倘若徒有聲名,忽視了味道、價格、服務等品控,恐亦難以走遠。
近日,據媒體報道,由黃磊和孟非合開的“黃粱一孟”火鍋店宣布閉店。這家開業之際以一盤毛肚就要198元引爆話題的明星餐飲,此次再度引發網友對明星餐飲是否靠譜的質疑。
“粉絲經濟”時代,明星是自帶流量的IP,如果將之冠名到餐廳上,的確更易招徠食客。因此,開餐廳的確成為很多明星熱衷的副業。因為有明星光環背書,這些店開業之初一般都呈現強勢成長的態勢。其中,也有不少明星經營有道,賺得缽滿盆滿。
但從長期來看,明星餐廳的經營狀況大相徑庭。有的店因價格親民、經營紅火,客似云來,深受顧客好評。但也不乏更多的明星餐廳黯然失色,只能以閉店收場。
其中,不乏有些明星的餐廳,因為難吃、排隊時間過長、性價比低被網友吐槽。也有不少餐廳,甚至丑聞纏身,成為明星跨界餐飲的反面典型。綜合來看,經營有道的各有千秋,表現欠佳的卻有以下通病:價格高、口味差、性價比低。
明星餐廳為消費者提供了一種個性化的消費選擇,但倘若徒有聲名,忽視了味道、價格、服務等品控,恐亦難以走遠。
事實上,缺乏品控只是其中的一個因素,更重要的原因是,很多明星并沒有專業的能力和足夠的精力來對餐廳進行管理和經營。誠然,相對于股市、房地產等投資渠道,餐飲業門檻較低、易上手,但低門檻不代表沒有門檻。
大到選址、租金,小至營業時段、菜品,都是一門值得鉆研的學問。不論明星餐廳抑或普通食肆,想要常勝,精心打理、樹立口碑、積累回頭客都必不可少。相反地,店鋪的經營與管理若不能及時跟上,本身的創新能力嚴重不足,勢必會制約發展,甚或引致夭折。
在流量紅利的先天優勢消失后,多為消費者著想,努力提升菜品和服務,確保質量不滑坡,耕耘品牌才是明星餐廳發展的長遠計策。